三季度以來,國際油價先是呈現一波顯著上漲,隨后在80美元/桶以上區間大幅波動。其中,布倫特和WTI兩大國際基準油價分別自6月底的70美元/桶左右大幅上漲至9月底的90美元/桶以上,特別是9月28日,布倫特原油和WTI價格盤中分別突破97美元/桶和95美元/桶,均為2022年9月以來最高值。10月后,國際油價波動顯著加劇,先是10月初出現一波接近10%的下跌,10月中旬又走出超過10%的上漲行情,10月20日起連續4日明顯下跌。截至11月1日,布倫特原油和WTI價格分別為84.63美元/桶和80.44美元/桶。
國際油價前10個月在65~95美元/桶區間內“箱體震蕩”
整體來看,國際油價在今年前10個月的多數時間內都在65~95美元/桶區間內“箱體震蕩”,呈現出近年來少有的“兩穩兩降兩升”短期高位波動走勢,也充分反映出國際原油市場今年前10個月存在明顯的“多空博弈”。
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多個經濟體面臨衰退,以及美聯儲加息預期等因素,從需求側給國際原油市場造成負面影響。如3月中旬美國硅谷銀行破產、歐洲瑞信股價大跌等突發金融事件對世界經濟復蘇和原油市場需求的負面影響,使得國際油價短期內出現了超過20%的下跌。
另一方面,部分產油國地緣風險持續上升、沙特和俄羅斯等歐佩克+國家自愿減產、美國及其他重要經濟體原油庫存下降等因素,從供給側對短期內國際油價產生了較強支撐。如7月后,受沙特與俄羅斯原油供給預期減少、美國原油庫存下降等因素支撐,國際油價再度出現一輪上漲。
從對今年內和未來近中期國際油價的預期走勢來看,不同機構也存在較大分歧。其中,摩根大通認為,受產能增長有限、能源超級周期“卷土重來”,以及能源轉型等因素綜合影響,預計國際油價將延續漲勢,近中期或將升至150美元/桶的高位。美國知名頁巖油生產商大陸資源公司也表示,參照北達科他州的巴肯頁巖區和得克薩斯州的鷹灘頁巖區的經驗,預計二疊紀盆地的原油產量將達到峰值,如無新增產量接續,或將推動國際油價漲至120~150美元/桶?;ㄆ旒瘓F分析認為,國際油價可能短期突破100美元/桶,但高油價將刺激增產、抑制需求,預計2024年國際油價或將低至70美元/桶。而摩根士丹利則相對謹慎,認為國際油價不太可能突破每桶100美元,將維持在每桶95美元左右。
供需兩側因素支撐國際油價年內維持高位波動
現階段油價波動走勢基礎仍是“供給側為主導、供需兩側共同作用”,同時考慮到近中期世界經濟增長和油氣地緣政治風險均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因此預計四季度國際油價難以大幅回落,將維持高位波動。
從供給側來看,短期內全球原油供給增長潛力有限,將支撐國際油價保持高位。
資源方面,中國石油《全球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及油公司動態(2022年)》報告披露,近兩年勘探發現油氣儲量與2010~2020年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甚至略有增加,但新增儲量在深層、深水和非常規油氣領域占比較大,在增加勘探開發難度的同時,也將大幅提高石油公司的經營成本。
投資方面,雖然較高油價下部分國際石油公司在堅持投資紀律的基礎上提高了2023年的上游投資預算,但由于投資與勘探結果之間存在時滯關系,預計近中期全球油氣儲產量很難因今年投資增長而大幅提升。
供給主體方面,部分歐佩克+國家加大自愿減產力度,其中,沙特5月起自愿減產50萬桶/日,7月再次自愿減產100萬桶/日,并于9月宣布將100萬桶/日的自愿減產措施延長3個月至年底,將原油日產量維持在900萬桶/日的近年來最低水平;俄羅斯也宣布將30萬桶/日的出口削減量延長至12月底。同時,受“甜點”資源減少、產量遞減率較高、供應鏈和人工成本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美國頁巖油產量年內預計難以出現大幅增長,同樣有利于支撐國際油價。美國能源信息署(EIA)8月中旬曾預測,9月美國頁巖油產量出現2萬桶/日的下降。此外,雖然伊朗、委內瑞拉等產油國下半年原油產量有所增長,但受產能上限和國際制裁等因素影響,預計短期內難以對國際市場產生顯著影響。
從需求側來看,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期同樣將支撐國際油價。
我國經濟增長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3個季度我國經濟保持平穩運行、發展質量持續提高,其中,9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0.2%、51.7%和52%,均位于擴張區間,表明我國經濟水平持續回升,也帶動部分國際機構提高了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和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期。
世界經濟增長預期方面,經合組織(OECD)9月中旬發布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世界經濟預期增長率從此前的2.7%上調至3%。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期方面,國際能源署(IEA)在9月的報告中預測,2023年和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分別為220萬桶/日和100萬桶/日;歐佩克也在9月預計,2023年和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將分別增長244萬桶/日和225萬桶/日。
此外,部分產油國地緣風險、美元匯率短期波動、極端天氣、美國和歐盟等重要經濟體原油及成品油庫存水平等因素,僅可能造成國際油價的短期震蕩加劇,不會對今年原油供需基本面產生實質性影響。10月中旬巴以沖突爆發后,國際油價不到兩周時間先升后降,漲跌幅度接近10%,是地緣風險加劇油價短期波動的典型例子。